top of page

《瀨戶內海藝術暢神之旅(一)》

陳偉邦

筆者曾參與過很多藝術交流團,其中一個是令我有美好回憶想再去多幾次:「瀬戶內海之旅」就是令我回味無窮的旅程。

說來已是八、九年前的事了!那時筆者除了從事藝術繪畫和創作外,同時擔任香港藝術學院繪畫系高級講師。當年藝術學院的校長及藝術總監都魄力過人,我們就共同辦了一個由日本直島開始:過瀨戶內海橋、上京都上野、穿金澤輕井澤、再入六本目的一星期極其豐富的「藝術暢神之旅」。除了風景迷人、如詩如畫外;經過的著名藝術館也是必經之地。當地導遊亦會詳盡介紹建築的典故,中午又有豐富藝術館午餐。師生藝友看完精彩的藝術作品後,也成為在休息晚飯時共同研討的話題。我認為這些不經意「圍爐夜話」才是真正是藝術教育的精粹。

直島位於高松市北部,風景優美。到埗後,藝術團友第一處去「朝拜」必定是外灘草間彌生的「大南瓜」。見到這個後現代大「標誌」,大家第一個反應便是興高釆烈地「擺甫士」、影相和打卡;但有誰會了解草間彌生背後一生的奮鬥和艱苦的歷史?她年少時在不正常和扭曲的家庭背景中長大,到了美國,又被人所譏諷為借愛人超現實盒子集合藝術大師——康奈(Joseph Cornell)來上位,而非有才華實力(而二人愛情故事最終亦悲劇式分手,孤獨終老);回到日本後,又受到家鄉親友的排斥,說其作品不夠地道傳統。我最深印象是電影版有敘述草間彌生到老年時,在工作室完成了一日的作品,便匆匆忙忙走到街尾看精神科醫生,之後又匆匆忙忙回到工作室繼續展覽的事宜。她的面容呆滯,似乎也是延續著Joseph生前的無奈與無盡的寂寞。但偶爾在她的眼神中,卻不斷發放出排除萬難的精神和戰勝憂鬱的光茫。下期再續。

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執行委員、資深藝術設計學院高級講師及前校長、香港本土藝術家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