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非主流及學校以外的藝術教育》葉煥鈴及梁德賢

葉煥鈴及梁德賢

社會、世界的多變和資訊科技發展,都促使教育不斷求變,讓學生能充分準備以適應未來的發展。本港課程發展議會中的藝術教育委員會於2001年通過將小學的「美勞科」及中學的「美術與設計科」,科目名稱統一為「視覺藝術科」,強調本科學習範圍的廣泛性及多樣性。近年不少學校亦推行STEAM教育,以配合世界各地藝術教育及藝術發展的趨勢。


最新一期《香港美術教育期刊》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,探討非主流學校及學校以外的藝術教育,讓大家發掘更多可能性。我們會為大家介紹一間在本港的華德福學校,看看該校怎樣結合靈性、自然和藝術元素,將藝術融合在所有課程裡。我們也訪問了本身為創作室創辦人、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徐羅國彥博士──有別於坊間的畫室偏重技巧和臨摹,她開辦的課程著重啟發兒童創意,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觀點和心得甚具參考價值。而第三位受訪者──司徒元傑長期於香港藝術館任職,也曾是教師,他喜歡講故事,記性又特別好,聽他分享任職藝術館期間推動藝術教育的小故事,實在引人入勝。本期亦轉載了關於台灣教育部「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」的文章,這個計畫連結了生活和學習,以培育全體公民的美感素養為目標。該計畫的主持人曾成德教授分享了好幾位老師的教學案例,當中的課程設計連繫社區文化、物材以及景觀的特色,讓學生了解藝術就是生活。


編者深信藝術的力量不止於欣賞藝術品的美。培養具藝術素養、創意和變通力的公民,有助社會和世界變得更美好。希望本期期刊能啟發同工們思考學生於大時代下所需要的藝術教育,讓藝術成為他們豐沃的泥土和養分,惠及社會的發展。如欲進一步了解,歡迎到訪本會網站閱覽今期期刊。


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會成員

bottom of page